济南网瘾戒除家长怎么办
济南网瘾戒除,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读本指出,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孩子、面对压力难以应对的孩子、家庭中缺乏温暖的孩子、生活中缺乏朋友的孩子更易用网过度。
亲子活动少的家庭孩子易用网过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在过度使用网络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的比例更低。所谓亲子活动,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如一起看电视、一起听音乐、一起运动等。数据显示,与适度使用网络的孩子相比,过度使用网络甚至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从不与他们一起做家务的比例高出8.7个百分点;同样,从不一起运动高出11.5个百分点,从不一起玩游戏高出14.5个百分点,从不一起用电脑高出8.3个百分点。这说明,父母越是不与孩子一起进行各类亲子活动,孩子沉迷网络的比例就越高。
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孩子易用网过度。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反对孩子上网,孩子过度用网比例为9.9%,父母支持孩子上网,孩子过度用网比例仅为1.7%,相差了8个百分点;家长不上网,孩子过度用网比例为8.4%,家长上网的孩子过度用网比例为5.7%,相差近3个百分点。从这几点可以看出,网络并不是孩子过度使用的罪魁祸首。
教育粗暴的家庭孩子易用网过度。对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后发现,粗暴、溺爱、疏离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沉迷网络的比例更高,而民主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沉迷网络的比例更低。尤其是在粗暴型家庭里,沉迷网络的比例要比不沉迷网络的高7个百分点。
父教缺位的家庭孩子易用网过度。沉迷网络的孩子另一个家庭环境特征是亲子交流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差,尤其是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差。把沉迷与非沉迷孩子的人际关系进行比较发现,沉迷网络的孩子与父亲、母亲、老师、同学的关系都更差一些。尤其与爸爸关系差的比例,两者相差了8.8个百分点;与妈妈关系差的比例,两者相差了5.7个百分点。沉迷网络的孩子有心事选择“憋在心里”的比例为19.1%,而非沉迷的孩子比例为9.4%,相差近10个百分点。沉迷网络的孩子也常常感到更孤独,比例比非沉迷的孩子高16.2个百分点。
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带着“假面”的家庭忽视。家庭忽视主要是指家庭内部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忽视,是指有那么一些“事情”,在无意识中对孩子的心理及生活产生持续性的消极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的产生不是因为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应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这种忽视可以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方式出现;二是极端的教育方式——溺爱或严惩。溺爱是一种温柔的抛弃,严惩是一种残酷的拒绝。溺爱和严惩是当今常见的两种教养方式,即放纵型和专制型;三是剥夺现实游戏的权利。现实中,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所谓“知识”,会侵占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这样一方面会损伤游戏给孩子带来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对游戏的渴望会使某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寻找各种游戏方式;四是充斥家庭的非正式交流。非正式的交流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平等、不正规的交流;五是正面肯定的缺失。在以指责为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敏感、更脆弱。